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血压、血糖、肿瘤标记物……体检报告看不懂?

来源:中国数字医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0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需要注意的是,体检报告上的某些指标有异常并不意味着与“有病”画等号,完全没有必要一看体检报告就担惊受怕。对于体检中发现的各类结节、息肉、占位性病变等,该随访还是要

需要注意的是,体检报告上的某些指标有异常并不意味着与“有病”画等号,完全没有必要一看体检报告就担惊受怕。对于体检中发现的各类结节、息肉、占位性病变等,该随访还是要随访。尤其是患有形态不规则有细碎钙化的甲状腺结节、逐步增大的胆囊息肉等,这往往是恶变的证据,应及时就医,请专业医生制定具体治疗方案。

转氨酶是最直接反映肝细胞正在受伤害的指标,主要关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。

结节、息肉、占位性病变是什么?

ALT正常值范围为0U/L-40U/L。不过,ALT缺乏特异性,疲劳、饮酒、感冒、情绪因素等多种原因都可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,但由此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U/L。一旦ALT值高于80U/L,就有诊断价值,需前往医院就诊。

■结节/包块

指标四:肿瘤标记物

肝功能检查为空腹时抽血,空腹时间一般为8-12小时。建议检查前一天晚上21点后不能进食,晚餐要避免进食高脂肪、高蛋白,以及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食物,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。检查当天,在检查前不能吃早餐、喝水,也不能开展体育锻炼或剧烈运动。抵达医院后,应安静休息20分钟,再抽血化验。

健康处方:多数肿瘤标志物特异性、敏感性有限,如仅一次升高无需过于惊慌,建议1个月后肿瘤专科就诊,动态监测指标。

体检时需注意提前静坐10分钟,保持情绪稳定,此外一次血压增高,不能确诊高血压,确诊需经过至少三次不同日期的血压测量。

AST正常值范围为0U/L-40U/L。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。一般情况下,AST的升高幅度不及ALT。一旦AST值高于ALT值,说明肝细胞损伤和坏死程度较严重,此时测定同功酶(ASTs与ASTm)的意义更大,轻度肝损时仅有AST升高,重度肝损时ASTm明显升高。

甲胎蛋白(AFP):常用于原发性肝癌、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监测。肝癌的诊断标准之一为AFP≥400微克/升,乙肝、肝硬化、妊娠或生殖肿瘤亦可出现AFP不同程度增高。对于甲胎蛋白低度升高的患者,应结合影像学做动态观察。

■占位性病变

癌胚抗原(CEA):广谱性肿瘤标志物,在肠癌、胃癌、肺癌、乳腺癌中均可升高。临床上主要用于监测胃肠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。

指标一:血压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结节是体积比较小的肿物,稍大一些的称为包块,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。大部分结节属良性,定期随访即可。

这两项指标增高明显多见于肝炎、肝脏肿瘤、使用肝损害药物等。不过有些生理情况下也会出现“假阳性”,需排除大量饮酒、剧烈运动、过度劳累、发热、妊娠等情况。

指标二:血糖

■息肉

体检中,甲状腺结节十分常见,平均每五个中国人就有一人罹患甲状腺结节。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治疗,主要由结节性质决定。体检中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,不过,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(与放射性接触、自身免疫、遗传等因素有关),所以鉴别结节的良、恶性十分重要,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超声检查来判断。

如在体检中发现结节/包块,需要关注其硬度、活动度、边界和生长速度。中老年人群体检时如发现结节/包块,即使不痛不痒、没有症状,也要引起重视,及时就医治疗。

责任编辑:唐闻佳

血糖非固定值,受多种因素影响,一次放纵餐、高强度运动或情绪激动都会引起血糖增高,这些情况都属于一过性高血糖,但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并不加以控制,最终可能就会戴上“糖尿病”帽子。

糖类抗原CA153: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,30%-50%乳腺癌患者可见CA153增高,但乳腺癌早期时CA153阳性率低。

健康处方:控制总热量,少食多餐,戒烟限酒,避免过度劳累;监测血糖,遵医嘱长期药物治疗,定期门诊随访。

另外,可将历年体检报告收集起来,每年进行“连连看”观察指标变化,按期复查、进一步检查就诊,让体检真正为健康把好关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指标三:转氨酶

血糖检测主要包含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(糖化HGB)。空腹血糖(8小时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)正常值是3.9-6.1毫摩尔/升。当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围6.1毫摩尔/升,称为高血糖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数字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zy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0/684.html

上一篇:站上未来医疗“新风口”,上海交大“数字医学
下一篇:中国工程院院士谈如何推动传统中医药、现代医

中国数字医学投稿 | 中国数字医学编辑部| 中国数字医学版面费 | 中国数字医学论文发表 | 中国数字医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数字医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